6 月 23 日,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,邀请 5 位交通运输领域党员代表围绕 " 建设人民满意交通,我的岗位在一线 " 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。
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年来,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,在党的坚强领导下,一代又一代的交通人砥砺奋进、奋勇前行,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交通运输发展道路,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交通大国。
此次亮相见面会的 5 位交通运输领域基层党员代表,其中有一位是山东省港口集团高级别专家、" 连钢创新团队 " 带头人张连钢。他先后主持完成了港口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20 余项,多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,获得授权专利 37 项。

用三年半时间建成最先进的自动化码头
今年 61 岁的张连钢,长期从事港口设备技术和生产工艺方面的创新研究与技术攻关,在港口起重设备自动控制、电气传动以及港口智能化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。
说起自己的团队,带头人张连钢介绍," 连钢创新团队 " 是专门从事自动化码头规划设计、集成建设和运营管理的专业团队,目前有核心成员 26 人,平均年龄 34 岁。
据悉,张连钢所带领的 " 连钢创新团队 ",仅用 3 年半时间就完成国外码头 8 至 10 年的研发建设任务,建成了一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自动化码头、5G 智慧码头。
" 我们用三年半的时间,建成了目前世界上自动化程度最高、作业效率最快的全自动化码头。" 张连钢说,港口是船舶装卸作业的区域节点,以往的都是人工进行船舶货物的装卸,这种作业存在劳动强度大、现场安全风险高、作业环境恶劣的问题。
为了改善工人的工作环境,港口在不断地向更先进、更高效、更科学的方向发展。自动化码头就是港口未来发展的方向。自动化码头把整个港口的装卸作业全部实现无人化,从船舶装卸作业到货物在堆场的堆码,以及社会车辆来取送货物,整个作业过程都实现无人化。
张连钢说,跟传统的人工码头相比,自动化码头的作业效率更高,大约比人工码头高 30%。作业的质量也更高,自动化码头的货损货差率可以实现 0 的水平,在作业的稳定性上,比人工码头也要高,可以保证船舶按时到达、按时完船。
中国港口有多牛?
很多经营指标数据都处在世界领先地位
对于中国港口近些年的发展变化,张连钢有深切感触。他介绍,自己 1983 年大学毕业,分到青岛港工作。那时候,港口的生产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人力来进行。
" 中国港口经历了从人力到机械化、到电气化到现在的自动化、智能化。" 张连钢举例,1983 年,码头停靠一条 5 万吨级的化肥船,大约需要 200 多个装卸工,分 4 班昼夜装卸,8 至 10 天才能完工。但现在的自动化码头,同样一条船大约需要 6 至 7 小时便能完工,综合作业能力大约提高了 30 倍。
张连钢说,中国港口这些年的变化,让作为港口人的他感到特别自豪、充实。" 我们从一个弱小落后的行业,如今走到世界前列,在很多经营指标数据上都处在世界领先地位。"
张连钢还提到,港口的工作环境有了脱胎换骨的改变。如青岛港 2020 年完成了 6 亿吨货物吞吐量,这些货物里没有 1 吨是通过人力完成的装卸。码头工人都是在远程控制中心,通过鼠标来完成装卸作业的。原来码头要 1200 多人工,现在的自动化码头,只要 200 多人从事软件开发、设备维护、日常管理等。
下一步,要在智能化方面加强工作,把程序化的智能转成将来 " 自学习 " 的智能。将来港口码头可以根据生产的情况,自己能做出方案设计。
红星新闻记者 高鑫 北京报道
编辑 柴畅
文章来源:红星新闻